“走”出來的大數據
最近一段時間,乘坐電力公司東疆線班車的女士們齊刷刷地放棄了曾經的最愛——高跟鞋,都換成了輕便的運動鞋。“天天走,俺這腳痛腿軟的,下班再穿高跟鞋傷不起呀!”,這不是親子觀光,也不是愛心公益主題,而是電力公司開展的一項主題活動,足跡遍布東疆港區的每條線路、每個角落,獲得供電管理最基礎、最全面的“大數據”!
沿著架空線走、瞄著變電站走、數著路燈桿走——電力公司將“走遍東疆”劃分成“三步走”。東疆架空線總長達80多公里,共8條,100多座施工變臺,時間久了,很多桿體編號風化模糊,線路發生故障,查找起來費時費力,有些臨時線路沒來得及編號,不易于管理。按照線路圖表對它們進行逐一噴漆編號,并延線繪制線路走向;對東疆37個變電站 所 位置進行定位標記,核對站內勞保用品、安全防范措施等規范配置,記錄供電范圍及負荷變化;5000多盞路燈的箱變粘貼電源走向標簽,并繪制電源路由圖,并且將“走”的結果——變電站數量、計量臺帳、設備二維碼庫等基礎數據用現代科技手段制定為電子臺帳和手冊。
一米米地走、一根根地查、一項項地記……走在東疆35kV站211#架空線路的路上,王瑞國師傅一手拎著小油漆桶,一手給電桿粉刷編號,還目測距離繪制線路走向,在紙上畫著難懂的電力線條和符號。平均每天,他們徒步15公里,且大部分為臨時線路,巡線難度大,211#架空線路段位于海鐵大道延線,向南通向堿渣山,向北通向八號立交橋工地,施工工地灘河頻現。
“東疆地大、層多、位置分散,真是浩大的系統工程!而且港區建設太快,每年得‘走’一回才行??!”東疆運行部經理劉玉彬說。這“走”出來的“大數據”,不但走出了東疆供電管理的安全運行,提升了電力設備的使用效率,更推動了變電站的升級改造。這一“走”,摸負荷變化,查生產動態,知用戶需求,真正擔當起東疆港區用戶的專業顧問和技術支撐。
現在,“走遍東疆”活動的基礎數據統計已基本完成,將陸續制作東疆港區線路模擬盤、東疆區域平面圖,還將運用GPS定位系統、3D視圖技術實現東疆供電系統“立體式”“動態式”管理,為東疆北部區域的京津冀海港物流園、集裝箱信息化碼頭、美洲路西側地基加固等工程提供電建工程指導,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走出一個“電力先行”的服務承諾!